通辽市图书馆2019年工作计划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指导,加强图书馆意识形态工作各方面管控,弘扬主旋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建工作,抓好党员及业务队伍建设,为全市人民读书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一、深化数字图书馆建设 进一步强化资源建设,特别是将已建成的数字资源充分展示,充分挖掘并进行重点推介,创新方式,让更多的读者学习利用数字资源。 二、开展数字资源设备体验活动 重点面向青少年和普通市民,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了解并体验高科技数字设备,感受现代化数字资源设施设备为读书学习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三、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一)开展青少年阅读活动 1、重点针对小学生开展“图书馆公开课”和走进图书馆活动; 2、每日下午课余读书活动; 3、少儿朗读角; 4、亲子阅读活动; 5、寒暑假期系列活动; 6、“阅读之星”评比活动。 (二)老年读者活动(重点打造夕阳红读书沙龙建设) (三)以“4.23”世界读书日为纽带,重点推出“全民读书月活动”引领市民读书活动 四、馆庆活动 1、组织召开部分省区图书馆专家学者及业务骨干学术会议,开展开馆三十年小型纪念活动 2、编辑出版《纪念文集》;拍摄一部《专题片》 五、地方文献工作 加大地方文献征集收藏力度进一步丰富馆藏。同时,与电视台再度合作推出专题文献系列节目。 六、地图专藏建设 在长江学者及国内知名图书馆专家建议下,市图书馆将以古籍阅览室的地图文献为我馆主题专藏,2019年争取将国内近年来正式出版的地图收集全。 七、图书馆改革 深化创新图书馆建设及内部运营机制改革。 全员进行效能上岗,双向选择,择优上岗。 八、新馆建设 按照市政府五年行动计划,2019年是新馆重点建设期,相关设备及文献加工是重点。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加强建设工作。 通辽市图书馆2019年度工作总结 2019年,通辽市图书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文旅广电系统整体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思维,全面推进提质升级工作,事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一、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事业建设 1.强化宗旨教育,提高政治站位 以党建为核心,规范和落实好党的各项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支部成员及班子成员认真讲党课;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政治站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党建为引领,指导业务建设,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 2.构建“党建+志愿服务”新模式 重点打造党建工作特色服务项目品牌和党员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以“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充分践行党的宗旨,将党员和馆员身份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各项工作中,党员率先垂范,积极践行初心与使命。 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为了使主题教育活动更扎实有效,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结合实际工作,深入开展深化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检视问题、推动整改落实等环节。通过“开门纳谏”、下基层调研、召开读者座谈会和自查自检等方式共检视梳理出问题9个,并逐步整改,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党员志愿者团队开展“倡议我响应、志愿我服务”,积极为读者和特殊人群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组织读者积极参与图书馆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精心打造“习近平新时代学习小屋”,面向公众开放,在读者当中和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并被推送至“学习强国”平台。 4.强化意识形态、开展扫黑除恶 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以及采购各类文献资源环节上,严格审核和管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提高习近平重要思想系列著作和党的理论著作采购占比。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馆内外电子宣传设备等载体,广泛向社会和广大读者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传。 认真贯彻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利用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馆内电子宣传设备等载体向馆员及广大读者、市民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坚定决心;利用金叶广场、万达广场和通辽高铁站候车大厅等公众密集场所的电子宣传设备,播放扫黑除恶相关标语及应知应会常识,形成“群众知晓、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事业建设及读者服务全面提质升级 (一)深度开发利用数字资源,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在通辽市图书馆实施的转型发展与空间再造3年规划中,将2019年作为提质升级年。本年度,我馆深度整合和盘活现有数字资源,并自建数据库和特色资源库,在高铁站、大型商业广场、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设置电子借阅机和建立信用书吧,同时在“京东”开展线上自助订阅图书等便民阅读服务等。本年度我馆新增信用读者486人(信用书吧、支付宝免押金借还注册读者);馆内外数字阅读机读者年下载量约4.1万次;图书馆网站年访问量约3.9万人次;利用新媒体宣传、推介数字资源57次,共95条;电子阅览室新注册会员312人,上机约3000余人次,新注册读者中,信用读者占比13.16%;全年借阅总量中,电子文献访问借阅量占比40.20%,创历史新高(详情见下表1)。
表1:通辽市图书馆数字化资源部分数据统计表 (二)提质升级,提升了图书馆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截止2019年12月,通辽市图书馆2019年读者借阅量约10.2万册(次),到馆读者数约56.8万人(次),首次突破50万人次,日均1300余人(次),高峰期可达2000余人(次),新注册读者3663人,采购新书1.4万余册,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140条,粉丝7995个,阅读量5.6万次。以上数据显示,本年度到馆读者人数同比增幅64.64%,日均接待读者同比增幅30%,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同比增幅60%(详情见下表2)。
表2:通辽市图书馆2019年度部分数据统计表 (三)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创建特色资源库。自建蒙文期刊、中文报纸、通辽市(旗、县)年鉴、文史资料、历史人物、本土文学共6个全文数据库,自建政务信息公开数据库;自建科尔沁文化视频资源专题库,包括科尔沁民歌、科尔沁曲艺、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民俗等专题;调整优化馆藏结构,将5、6号书库整体重新规划排架,共下架旧书1.4万册,上架新书1万册;青少部新增书架20个,上架新书1221册,少儿阅览室整体藏书量达到2万册,并将近年下架的7707册无数据图书重新加工,方便读者查询馆藏信息;全年新增蒙文图书1000余册,并全部进行书目数据化;经过数年的积累与精心打造,我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伪满洲国时期、民国时期地图文献和写真照片为主要特色的古籍专藏,其中不乏精品、珍品,得到了所有到馆专家、学者、领导的高度认可,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资源,实现了我馆馆藏结构没有特色和古籍的历史性突破。 (四)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近两年市图书馆不遗余力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主动地与市编办、人事局、主管局等协调,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共引进硕士研究生3名,958大学本科生3名,调入自治区级优秀教师1名,从而改变了市图书馆专业技术队伍的人才结构。同时,开展在岗培训工作;组织业务骨干在馆内开展业务讲座,与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图书馆共同举办图书馆学研修班;开展基层公共图书馆业务辅导让馆内业务骨干担任主讲,以讲代培、以讲促培。今年也是我馆专业技术人员外派参加学术会议和专业技术培训最多的一年,先后共委派12名人员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和专业技术培训18次,自治区级6次。 (五)新馆建设稳步推进。根据通辽市图书馆现状以及新馆建设进程,一是与建筑部门沟通协调,对《装饰装修工程》等提出建设修改意见,并确定装修方案;二是积极争取将《推进通辽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纳为政协提案,并力争在本年度“两会”中纳入市政协委员集体提案;三是按照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及评估定级要求,向市编办、市文旅广电局提出增加编制的申请,并对新馆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职责范围、馆藏资源等作出具体规划;四是向有关部门提出图书馆新馆设施设备方案。 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情况。 2019年,通辽市图书馆全年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推广活动100项,其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9项,新春传统文化系列活动6项,“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11项;青少年阅读推广及社会实践活动38项,蒙文阅读活动14项,视障读者志愿服务11项,本土作家作品收集捐赠、研讨分享和新书发布相关活动5项,扫黑除恶、同城共读、文明出行等线上倡议5次,线上好书推荐5期,专题书展7期,接待各级各类调研活动近20次,具体情况如下: 1.献礼祖国70华诞系列活动。“我和我的祖国”主题读书会;“爱我中华 做新时代好少年”读书演讲比赛;献礼祖国70华诞文艺汇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读书分享会;“厚植家国情怀,颂歌七十华诞”经典颂读;庆祝建国70周年经典阅读推荐(馆内电子宣传)、国庆阅兵集锦数字展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书展、红色专题书展等。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新春文化系列活动。迎新春诗歌朗诵会;书法家现场挥毫送春联送祝福系列活动;迎新故事会;元宵节灯谜有奖竞猜活动等。其中,元宵节灯谜活动已连续举办19年,今年在传统悬挂纸质灯谜的基础上,开展亲子灯谜和微信公众号“线上猜灯谜”活动,读者互动高峰达1000余人(次),成为本市传统文化服务亮点。 3.助力打造全民阅读城,“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全市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使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更广泛、更深入人心;时光读书沙龙“我和我的祖国”主题读书会;“同城共读
万卷共知”4•23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本土作家新书发布会暨读书会赠书仪式;青少年读者社会实践活动;“你阅读
我买单”活动;亲子朗诵比赛;读书演讲比赛;全民阅读活动倡议暨“同城共读”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自然科学类图书展;“我和我的祖国”蒙古语朗诵会等。 4.青少年阅读推广及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分为寒暑假、走进图书馆社会实践、“六一”儿童节、少儿朗读角等系列共计38项活动,具体包括:“开学第一课,走进图书馆”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8期;寒暑假系列活动14期;“编程向未来”系列公益讲座3期;“少儿城市朗读角”活动6期;“语言表达表演能力”培训班5期;志愿者讲绘本系列活动2期等。其中,“开学第一课 走进图书馆”活动于2018年起持续开展,截止2019年12月,共开展15期;“少儿城市朗读角”活动于2017年6月3日起持续开展, 截止2019年12月,共开展近80期。 5.促进民族文化交融,打造“诺敏西迪”蒙文阅读品牌。通过与其他文化服务机构合作,深度开发、开展多种类的蒙文阅读活动,包括蒙古语朗诵会2期、蒙古语诗歌线上展览2期、读书会、蒙古语即兴诗歌比赛、读书分享会等,全年14项。着力打造“诺敏西迪”蒙文阅读活动品牌,开展蒙古娃爱读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蒙古语诵读会、学唱科尔沁蒙古族民歌、“童心颂祖国”诵读会等活动。以促进民族文化交融、保护民族文化成果为主旨的各类蒙文阅读活动,全年获自治区级媒体报道4次。 6.“倡议我响应,志愿我行动”,点亮视障读者人生的明灯。号召党员志愿者带头为本市视障读者提供各类阅读服务,全年11项。包括:盲人智能听书机推广;为视障读者上门送书;为科左后旗图书馆、左中图书馆、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智能听书机培训班以及送听书机服务;“走进视界”无障碍电影放眏系列活动,与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联合邀请内蒙古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苏日娜为我市盲人朋友讲电影,成为《通辽日报》报社新开辟的“民生栏目”首条报道内容,引起一定反响;为市特教学校盲生开展的“六·一”儿童节活动、经典颂读会;“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朗诵会;为市残联盲人按摩培训基地视障读者上门送听书机等。 7.保护民族地方文化,共享优秀文化成果。为本土作家文学作品提供宣传、交流平台,包括:《素语初心》新书发布会暨读书会赠书仪式;与朝阳土默特民族文化考察团召开民族文化交流会;与“相与析”书友会联合举办“初心·收获”主题朗诵交流会;本土文学作品阅读分享会等。 持续开展收集和保护科尔沁民族地方文献工作,并多次接待外国友人来馆查阅相关资料;与蒙古语言文化交流会联合长期开设蒙古语言文化班,每周1期;与内蒙古社科联联合将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目录全部进行书目数字化,并推送至全区社科平台。 连续5年获得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中心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联建项目,5年共获得资源建设资金123.3万元,共将通辽地方文献数字化2TB,为保存、传承和传播科尔沁文化做出积极努力。 8.以检促建,广纳谏言,完善转型成果。全年接待各级各类来馆进行工作调研、检查指导、上级视察等近20余次,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对我馆开展实地考核,一是通辽市文明城市复检,二是对我馆申报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进行实地测评;内蒙古自治区妇女联合会副主席赵红军一行,在市政府崔景英副市长的陪同下,对我馆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多次接待李国新等全国知名图书馆专家学者赴我馆参观考察;著名军事专家纪明葵少将应我馆邀请,在通辽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的第8次集中学习(扩大)会中,进行专题讲座,并参观我馆和新馆建设工地;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成员赴我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作调研、安全生产检查等5次;市委编办调研组先后2次到我馆开展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专题调研,了解我馆运行和编制使用情况;市妇联赴我馆进行工作调研,了解开展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具体情况;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督导组对我馆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研;辽宁省朝阳土默特民族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专程到我馆进行学习交流;海南省无障碍建设调研组对我馆进行专项调研。 四、归纳与小结 2019年,通辽市图书馆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轮驱动”,双向深度融合,助推我馆转型发展提质升级,于多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由党员作为先锋力量组成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以“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再度提升我馆为特殊群体提供阅读服务的实力与能力。其中,我支部重点打造的“党员文化志愿服务团队”,被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国盲文图书馆评为“五星级文化助盲志愿服务团队”,我馆林雪丽同志荣获“四星级文化助盲志愿者”称号,多名同志荣获“三星”和“一星”级文化助盲志愿者称号;在中国盲文图书馆主办的“2018年度全国盲人法律知识网络竞赛”和“我和我的祖国”盲人讲故事比赛中,我馆荣获两次优秀组织单位奖,选送的读者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4人;“盲人读者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共通辽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市志愿者联合会评选为2018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用爱点亮视界”视障读者服务被中共通辽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公室授予2018年度“十佳阅读品牌活动”称号;通辽市图书馆党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2019年先进基层党支部”和“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单位”,党建品牌项目“先锋引领,书香通辽”获党建工作特色品牌。 本年度,通辽市图书馆转型发展与空间再造以及打造习近平新时代学习小屋工作被推送至学习强国2次;在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测评活动中,我馆拟被命名“自治区文明单位”,现正在内蒙古主要媒体进行公示;被市文旅广电系统推荐申报自治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通过吸纳本市读书组织组建的“图书馆读书联盟”被中共通辽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度阅读推广优秀案例”;通辽市图书馆被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学会评选为2015-2019年度优秀会员单位,“诺敏西迪”读书会系列之蒙古语诵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活动获得优秀组织奖;我馆被授予“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收到市委市政府表彰,这是五年一次的评选。 此外,在2019年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功新时代”征文活动中,彭佳同志的作品《双喜村的希望》荣获散文和小说故事类作品三等奖;在201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征文和业务案例征集活动中,彭佳同志的论文《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获得三等奖;在“童心梦
马儿情”—写马故事创作征文活动中,张雪琪同志被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学会评为“优秀组织策划者”;彭佳同志被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学会评为2015-2019年度优秀会员;王香荣同志在内蒙古图书馆学会举办的《习近平治国理政蒙古语第二卷》诵读活动中荣获个人优秀参与奖。 通辽市图书馆全体职工在市文旅广电局的领导下,坚持开门办馆,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办馆理念,调整本馆的发展思路。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促进转型进步,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提升,打造全民阅读特色品牌。尽管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仍有不足之处,例如:有限的馆舍不能够满足日益剧增的读者人数;数字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不足等。特别是移动客户端开发利用,及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20年,通辽市图书馆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迎来理事会换届、通辽图书馆学会换届、总分馆建设和新馆建设的高峰年,计划组织召开文旅融合全国学术会议等,我们将走进“两会”,为“两会”服务,开启图书馆服务的新篇章。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笃定前行,争取更大的进步。 通辽市图书馆 |
通辽市图书馆版权所有@2014
联系地址:经济开发区柳荫路东段,碧桂园凤凰酒店东1.1公里 邮政编码:028000联系电话:(0475)8833755 8833788馆长邮箱:nmgtlstsg@163.com
技术支持:今日通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