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通辽市图书馆

首页 学会工作 查看内容

通辽市图书馆年报 (2018年)

2018-12-30 17:30| 发布者: 张雪琪| 查看: 279| 评论: 0

摘要: 通辽市图书馆年报 (2018年) 通辽市图书馆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通辽市图书馆将继续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两部文化大法的要求,按照“ ...


通辽市图书馆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通辽市图书馆将继续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两部文化大法的要求,按照“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准则,做好以下工作:

一、打造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1提高数字服务能力

一是计划引进国内图书馆业界最新研发的数字产品“图书馆数字化借阅一体设备——支付宝芝麻信用自助借阅柜”两台。二是在少儿阅览室增设“耳机森林”,以听的方式进行阅读,让少儿阅读更加生动和趣味化。三是在二楼“智慧空间”体验区再增设VR新产品——“成语论箭”、“展立方”(每周一展)及中文在线等数字设备。

2、继续实施“空间再造拓展服务项目”

一是计划投资将原青少部办公室改造成小木屋——“少儿绘本阅读室”,更新装备和配备少儿优秀绘本图书。二是计划将东楼道前厅改造成为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助借阅厅——24小时信用书吧。三是计划将八楼书库进行改造,增加对外文化展示空间。

3、消防设施升级改造

计划将一至八层书库和中心机房消防设施升级为气体灭火系统,在全馆读者服务区域、办公区域安装烟感与同步广播报警系统。

二、服务特殊群体,体现社会关爱

计划开展盲人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为盲人读者服务的能力,拓展了为盲人读者服务项目。

三、承办自治区馆长论坛

计划邀请全区十二个盟市图书馆参加此次论坛。

四、服务基层,助力脱贫、

围绕“三区”人才计划,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在人才培养、全民阅读推广等方面的问题。

五、加快新馆建设

新馆建设进度将持续推进。

通辽市图书馆

201815

 

 

 

 

  

通辽市图书馆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通辽市图书馆在市文广局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秉承“一切为读者”的服务宗旨,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使命任务,不断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与作用,加强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水平,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全市创建“阅读城”做出了积极努力。

全年共接待到馆读者34.5万人次,参加市图书馆举办的各类读者活动12.48万余人次,日均接待读者1000余人次,高峰期日均接待读者1300人次,创历史记录,出现了排队进馆现象。文献流通总量30余万册次,各分馆、流通点借阅上万册次。年新书入藏量5800册(件),数据加工制作完成1.2万册(条),新入馆藏古籍图书107册,地图12幅,全年新增办证量3100张(其中:自助办证机办证量2000余张,支付宝信用办证机办证量300张,网借智能书柜办证量311张,人工办证500余张)通过智能自助系统办证量首次超过人工办证量,而且占比悬殊(人工办证不到六分之一),可见现代化设施已被读者广泛利用,平均每天有近10人新办理了借书证。电子阅览室上机3000余人次,服务时长3324小时,浏览网页90595个。电子阅读机(金叶广场、万达广场、电商中心、馆内、高铁站等)下载量3000余次,市图书馆官网发布信息100余次,全年市图书馆网站点击量1.3万次,累计点击量11万人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175条,共有粉丝6932人,全年信息阅读量3.5万人次,据《全国公共图书馆微信微博检测月报》11月发布数据显示,通辽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占中等偏上位置。全年共开展各类读者活动83项,媒体报道80余次(不计转发方式报道,平均每周报道1.5次)。在通辽市双城同创工作中,市图书馆作为“必检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称号,王蒙馆长被评为“创文明城先进工作者”,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与市总工会联合打造的“24小时职工书屋”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十佳职工书屋”称号,也是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职工书屋”。在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业务评估工作中,市图书馆被国家文化旅游部评为地市级一级图书馆,成为通辽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一、抢抓机遇,转型发展,打造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回顾通辽市图书馆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总体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通辽市图书馆现有馆舍不到4000平方米,建于1984年,已有三十多年“高龄”,硬件设施老化严重,特别是水、电、暖、消防等,不仅使用受限,甚至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服务模式、服务项目等深受其限,一度进入瓶颈期,发展缓慢。特别是图书馆已发展为互联网+的时代,而通辽市图书馆则因各种限制还在第一、第二代图书馆之间徘徊发展,这使我们陷入一种困境,转型发展与空间再造就等于是实现涅槃重生,虽然行之必要,但启动起来困难重重。首先是来自观念上的限制,由于新馆在建,很多人,特别是我们一些领导都有一种“新馆已建,老馆不必再投,一切待新馆再说”的固守田园的想法。其次是现实情况,老馆格局的确不允许我们有更多的想法和腾挪空间。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力推进,整个社会更加重视文化,公共图书馆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是固守田园新馆建成再谋发展,还是抢抓机遇,适应时代迎头赶上,进行弯道超车,为大众提供更高效的数字化、现代化服务,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抉择,逆水行舟,时不我待,不进则退。

2017年我们适时提出了“转型发展 空间再造”的发展理念,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市财政领导的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不斐的成果。在此基础上,2018年,我们继续深化这一理念,以数字化建设为中心,以创新服务为纽带,加大努力,我们称之为“提质增效工程”。

1、以数字化建设为中心 提高数字服务能力

今年市图书馆得到中央、自治区及市财政的大力支持,共获得资金350万元,获得中央奖励资金15万元。(还有中国残联奖励的10万元、市总工会奖励的20万元,总资金395万元)其中,中央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资金180万元,我们充分利用这笔专项资金对市馆数字化进行提质升级。一是引进国内图书馆业界最新研发的数字产品“图书馆数字化借阅一体设备——支付宝芝麻信用自助借阅柜”两台,一台投放在市政府行政中心(后放置于金叶广场),一台投放在馆内,提升馆内服务能力。二是在少儿阅览室增设“耳机森林”,以听的方式进行阅读,让少儿阅读更加生动和趣味化。三是在二楼“智慧空间”体验区再增设VR新产品——“成语论箭”、“展立方”(每周一展)及中文在线等数字设备。同时,将原有VR骑行体验设备、3D打印设备、3D影院升级。目前,市图书馆数字化设备从听、看、查阅、浏览、检索、办证、展示到自主借阅等现代化、数字智能化设备一应俱全,彻底颠覆和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让一些许久未到图书馆的读者倍感震惊和感叹。

2、继续实施“空间再造”拓展服务项目

一是投资6万余元将原青少部办公室改造成小木屋——“少儿绘本阅读室”,更新装备和配备500余册少儿优秀绘本图书,吸引了大量少儿读者。二是将东楼道前厅改造成为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助借阅厅——24小时信用书吧,依托支付宝芝麻信用自助借阅系统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三是将八楼书库进行改造,创建了“科尔沁文化展示厅”和“中国作家签名图书文库”,增加对外文化展示空间,并先后举办了馆藏“科尔沁地方文献经典展示”、“科尔沁名胜古迹图片展”、“科尔沁名家书法作品展”、“乌兰牧骑60年成就展”及“中国作家协会签名书展”等展示活动。

3、消防设施升级改造

市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防火单位,随着近年来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馆藏品种、数量及珍贵程度都大幅增加和提高,特别是大量现代数字设施设备的应用,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消防设施改造升级刻不容缓。经过艰苦努力,在上级特别是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投入50万元资金,将一至八层书库和中心机房消防设施升级为气体灭火系统,在全馆读者服务区域、办公区域安装烟感与同步广播报警系统,从而彻底改变了市图书馆消防安全的状态,使市图书馆的消防能力提升了一个安全等级,在今年全国消防安全大排查中基本过关。另外,与社会上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协议,将日常的消防设施、安全排查、安保以及部分业务工作外包,使图书馆的管理运行能力得到提高,日趋规范。

4、改善阅读环境 增加文化内涵

投资十余万元拆除书库、阅览室和办公区的旧钢窗,改换成新型锻桥铝窗,增强保暖性、透光性和美观性。同时,将楼道和阅览室墙体统一进行文化装饰,增加图书馆的文化气息,为读者和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办公环境。一系列环境整治工作,获得了无数读者好评点赞,到馆读者人数大幅增加,甚至经常出现图书馆内一座难求的现象,市图书馆真正成为了读书人向往的地方,楼道内,角落旁,到处倚伴着读书人的身影。

二、引领科尔沁阅读新风尚,助力创建全民“阅读城”

2012 -2018年间,市图书馆在助力全市“阅读城”创建工作中持续开展“全民读书日”、“全民读书周”、“全民读书月”、“草原阅读季”等系列活动,成为我市创建全民阅读城的一支有生力量。

1、全民阅读 少儿优先

阅读从娃娃抓起,通辽市图书馆多年来一直把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特别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提出“全民阅读,少儿优先”的阅读理念,重点打造少儿阅读活动。举办全市少儿“阅读之星”表彰活动、“图书馆公开课”、少儿亲子阅读、“快乐假期”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少儿读书活动,吸引了众多小读者。在通辽市委宣传部发起“城市朗读角”阅读推广活动中,通辽市图书馆以“少儿朗读角”活动形式,每周为广大少儿读者提供朗读平台,共举办50余期,该系列活动荣获全市2017年度“十佳阅读品牌活动”称号,受到市委宣传部表彰,成为我市青少年阅读服务品牌。(通辽日报报头眉角照片就采自少儿朗读角的一次活动,此张照片成为我市创建“阅读城”标志性照片)

为汇聚图书馆、学校、家庭三方力量共同助力未成年人成长,在今年4.23期间创建了“少儿阅读俱乐部”,截至到12月底,共有会员80人,开展活动15期。其中由通辽市文广局、通辽市妇联联合主办,通辽市图书馆承办的“4.23世界读书日——少年朗读者”主题活动,因活动持续时间长、参与范围广、社会反响好而受到社会瞩目,自开办以来,得到了学校、家长及学生的喜爱。今年继续开展“图书馆公开课”活动,共举办“走进图书馆,讲好图书馆故事”6期。在走进图书馆队伍中既有刚入学的小学生,也有刚踏入人生大课堂的大学生。

2、搭建全民阅读平台 弘扬科尔沁文化

将一些社会上具有一定组织规模和影响力的社会读书组织吸纳到图书馆中,共同组建“阅读联盟”,并为其搭建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本土文化发展。科尔沁文学部落、女作家阅读沙龙、科尔沁书虫、成吉思汗族谱研究会、“相与析”书友会、樊登读书会、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爱心公益书友会、蒙古语言协会、春天志愿者协会、通辽老作家协会、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天一国学社”等社会读书组织先后加入到图书馆全民阅读行列之中,这支阅读大军共同组织开展了几十场全民阅读活动。我馆为各读书组织设立基地,提供活动场所、经费,参与组织、策划。如:成吉思汗电影海报展、科尔沁部落经典朗诵、“相与析”书友读书会、原创金秋诗歌朗诵会、剧作家张振宇作品研讨会、为已故农民老教师生前手札出版举办作品研讨会等等,不一而足。

3、服务特殊群体,体现社会关爱

公益是一盏明灯,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通辽市图书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广大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如:视障读者、尿毒症透析患者、残疾人、老年人、自闭症儿童、贫困学生等,保障他们享有平等的公共文化权益,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发展的成果。

中国盲文图书馆通辽支馆成立以来,年均开展助盲送温暖、助盲爱心圆梦、盲人经典朗读、健康讲座、解读十九大精神、盲人数字体验、为盲人讲电影、新春佳节为盲人送祝福等活动近20余项。在老馆改造时,特铺设盲道、残疾人通道及设置残疾人卫生间等无障碍设施,为他们提供便利。为引起社会上更多人关注残障人士,我们在文广系统职工中举办“手语”培训班,让更多爱心人士走近关爱群体。此外,为使盲人也深切感受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为盲人举办了移动互联网阅读及使用推广培训班,由盲人信息无障碍教师现场授课,指导盲人朋友如何使用手机,如何使用支付宝购物,用微信进行交流等等,极大的方便了盲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018年中央专项文化资金中,专门划拨出30万元用于采购“盲人智能听书机”600台,先后在本馆及开鲁县图书馆、市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智能听书机使用及推广培训班”,共有百余名盲人朋友接受了培训,并现场开展了外借服务。同时将部分听书机分发到科区图书馆和开鲁县图书馆供读者及特殊学校借阅使用。最近又将免费发放60余台(包括各旗县市区图书馆)并为到馆借取听书机的30余名盲人朋友赠送了春联,带去了2019年的新春祝福。今年,市图书馆在市残联的支持下投入十余万元购置盲文高清台式助听器、便携式远近两用助视器、天使眼智能眼镜、视障专用电脑等阅读设备,进一步提升了为盲人读者服务的能力,拓展了为盲人读者服务项目。

“相与析”书友会是我馆针对透析患者特别成立的一个读书组织,成立伊始,便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他们通过阅读和写作等活动普及透析知识、传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辽市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并组织馆员志愿者与其共同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如经典美文欣赏、秋游暨经典朗诵会等活动,年终我馆与科区医院、“相与析”书友会共同举办了“新春联欢会”,宣传部、统战部、市总工会、市妇联等等社会各界负责人也积极参与,给予这个特殊群体莫大的支持。市图书馆为其创办的《相与析》刊物,成了全国多个省区的病友们交流的平台。长江学者柯平教授来馆参观时听了他们读书故事后,大为感动,并建议推荐参评全国“优秀读书组织”。

我们还在内蒙古女子第二监狱设立特殊分馆,开展读书活动,改善提升狱警及服刑人员的文化生活,关注服刑人员的社会改造。11月与内蒙古第二女子监狱联合开展了“情系高墙 筑爱新生”诵读经典联谊会,共有数十名狱警与300余名服刑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市图书馆带去的精彩节目感动了无数服刑人员,一名即将刑满出狱的服刑人员在台上演出时泣不成声,一方面忏悔自己的罪行,一方面感谢监狱和图书馆带给他们的温暖。在我们此次活动的感召下,这名服刑人员在刑满释放出狱后,即被一家公司录用,在服刑人员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4、深入挖掘民族地方文献 创新科尔沁文化讲座

科尔沁文化讲座是通辽市图书馆多年来深耕不辍的文化品牌。为了丰富广大市民读者的文化生活,我们邀请了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史学专家担当主讲,利用双休日和晚上为市民读者开展系列讲座。如:李国恒老师的“李海山抗日 血战通辽”、民大教授于东新的“《史记》是怎么写成的”、民大教授贾淑荣的《契丹和亲外交策略的构建》、徐文彦的《科尔沁民歌》、史学专家乔子良的《文献里的通辽记忆》等10余场精彩纷呈的讲座,每次讲座预告发布当日就报名爆满。开讲之时,更是座无虚席,过道也挤满了听讲的人。此外,市图书馆积极开展送讲座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在校学生们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时对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和历史,记住“乡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蒙古语言协会开展的蒙古语言培训班,坚持每周六上课,现已开展两年,为通辽市地区蒙古语言普及做出了努力。

在助力通辽市“一带一路.敖包相会”主题活动期间,我馆举办了《科尔沁民歌、非遗》、《蒙古族服饰》、《科尔沁美食》、《通辽经济发展》、《科尔沁历史人物》、《蒙古语及蒙古族礼节》等六期讲座,并将这些讲座按照国家数字资源建设中心标准录制成视频资料,全部上传国家数字资源建设中心,开展对外宣传交流,为宣传科尔沁民族文化做出了努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如何宣传、展示伟大祖国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和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从馆藏地方文献中找到了视角。首次与通辽市电视台合作,联合录制了二十期《文献里的科尔沁》电视节目,每期十余分钟,在市电视台黄金时段、黄金栏目全部播出。如:《永远的乌兰牧骑》、《从通辽地名志看通辽变化》、《科尔沁草原防沙治理----绿色丰碑》、《发展中的通辽铁路》、《服装里的改革开放》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并将全部视频资料与电视台协商后转为馆藏。

5、开启科尔沁记忆工程,收集遗落草原的明珠

为收集散落民间的科尔沁民族地方文献,在全市倡导发起“科尔沁记忆工程”,抢救性保护地方文化遗产。聘请本土作家对收藏的地方志进行二次编撰,共计130余万字,现计划出版,并将征集到的文献建成专题特色馆藏;实施“科尔沁文化记忆影像”工程,邀请科尔沁文化专家录制了多期科尔沁文化记忆专题片。在抢救性保护的地方文献中,由范仲淹世孙捐赠的范仲淹家谱,经专家鉴定已被列入国家二级文物名录;收到原自治区副主席阿拉坦敖其尔(哲里木盟副盟长,中共哲里木盟委书记)捐赠的个人藏书,从七十年代至今,包含军事、政治、文学、史志等方面的期刊、报纸、图书、照片几百种文献,近两千余册;获得了通辽市农科院捐赠二十余种两百余册珍贵农业研究专著文献,极大的丰富了我馆地方文献馆藏资源;接收科左后旗林业局提供的科左后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十年总结、科左后旗林业生态建设、双千亩沙地治理等文献;接受通辽市文联转赠的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收藏的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胞)知名作家的亲笔签名图书共6000余册。奈曼旗一名读者一次性向我馆捐赠个人藏书1500余册,其中不乏珍贵地方文献。今年我馆地方文献成为了接受捐赠最多的一年。

我们利用收集到的科尔沁民族地方文献为读者提供查询服务。例如抗日烈士后代苏雅拉图在地方文献中找到爷爷“德力格”生前抗战英雄事迹,并为爷爷平反,最终被确定为烈士;为重庆余氏家族(原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科尔沁寻根之旅提供帮助,请来民大教授、蒙古文化学者共同为余氏家族介绍蒙古源流及文化。今年时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我们又接待了一批来自北京的特殊客人——当年在通辽市各旗县市区下乡插队的北京知青,召开知青座谈会,畅谈通辽——他们第二故乡的深切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馆古籍专题特色馆藏中收集了近二百幅弥足珍贵的民国和日伪时期地图,几十册写真照片集及上百部相关古籍文献。这些文献对研究通辽地区历史、抗战史极具史料研究及文物价值,得到了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及领导的高度肯定,成为我馆的“镇馆之宝”和特色馆藏。在此丰厚的馆藏基础上,我们创立了“通辽市图书馆民国及日伪时期专题文献库”,填补了我馆一项空白。

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承办自治区馆长论坛

今年71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通辽市广局主办,由通辽市图书馆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图书馆长论坛暨图书馆系统‘三区’文化人才业务培训班”在通辽召开。这是我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承办全国第四次少数民族图书馆工作会议后,时隔二十余年首次承办的跨省区会议。来自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太原、朔州、延边、哈尔滨、海城、鞍山、邯郸等其他省份的图书馆同仁,中国盲人出版社,中国光华基金会负责人,全区十二个盟市图书馆,110个市县区图书馆长以及一些图书馆数字化研发企业负责人,近30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图书馆业内“大咖”齐聚通辽。会议期间,我馆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朔州市图书馆,苏州嘉图软件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同时,在此次会议的开幕式上,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书海工程”项目分别向通辽市图书馆、霍林郭勒市图书馆做出了捐赠价值500万元和300万元的图书意向书。

特邀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基地主任,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大著名教授李国新教授。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的主要起草人,李国新教授从立法背景、立法过程、立法意义及法律内涵以及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现代公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阮可教授就《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于应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等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讲座解答。两个高层讲座让大家获益匪浅。同期还举办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系统‘三区’文化人才业务培训班”,培训班围绕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总分馆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推广、智慧图书馆建设等内容,对来自全区各盟市图书馆、旗(县、市、区)一百余名图书馆学员进行培训。

这次论坛及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在业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了所有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与会人员在参观我馆后更是对我馆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以及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读者服务工作赞叹不已。

今年,馆长王蒙应邀在河北廊坊召开的全国图书馆年会——少数民族图书馆学术分会场上作了主要发言;在今年青海西宁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会议上应邀作了主要发言,与全国各民族地区图书馆同仁进行了工作和学术交流,通辽市图书馆的系列创新服务和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及同仁的赞扬,两次会议都是全国最高等级及参加人数最多的图书馆界盛会,能够受邀并在会上作主要发言更是一种崇高的荣誉。

四、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事业飞速发展,通辽市图书馆也进入最快、最好发展时期。为了更好地适应事业发展,特别是为开馆在即的新馆奠定基础,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一直是市馆致力的战略制高点。事业发展靠人才,人才哪里来。引进人才由于受体制、机制、政策的限制只能是少数人,更多的人才培养还得基于我馆现有的年轻业务骨干。基于我们多年的经验和战略思考,我馆实施了老中青梯次人才培养推进计划。一是通过全市人才引进机制陆续引进了一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二是立足本馆重点培养年轻有生力量。市图书馆编制53人,现有在岗馆员47人,其中硕士学历(包括双硕士)2名,985院校毕业生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34人,知识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努力为青年才俊搭建平台,让他们有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一是开办学术讲坛,每周一讲;二是创造机会派出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和学术会议,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三是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担任重要岗位负责工作。经过近几年的重点培养及实践锻炼,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初见成效,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骨干,陆续担负起重要岗位的领导职责。同时,加强党建工作,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让年轻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积极发展培养年轻同志入党。近几年新入党的年轻馆员占到了多数,每年都有1-2名年轻同志光荣加入党组织,使全馆党员人数达到24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占到了全馆职工人数的57%,这股不可小觑的正能量,为市馆开展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和干部基础。

五、开展基层文化扶贫 加强旗县业务指导

在“服务基层 助力脱贫 ”方面,今年重点做了三件事:

一是成立“服务基层 助力脱贫”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选派馆内业务骨干,针对其发展困境,按照长期服务与短期服务相结合、集中组织与分散组织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三区”人才计划,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在人才培养、全民阅读推广等方面的问题。7月,首批扶贫小组分别赴科左后旗、奈曼旗进行文化扶贫工作。此次文化扶贫内容包括: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调研、草原书屋建设情况、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结合各旗(县、市、区)具体情况制定指导方案并给予人才、技术支持;进一步规范乡镇苏木文化站图书室、草原书屋的管理,规范业务,提高利用率;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与开展,以及基层图书馆业务辅导等,并根据各旗(县、市、区)的具体业务实际举办多场业务讲座。

二是响应中央提出“扶贫济困,你我同行,合力攻坚,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号召。20181017日,是国家第五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扶贫日。通辽市图书馆认真落实通辽市扶贫办有关通知精神,开展扶贫扶智科技图书捐赠活动。其中我馆在科左后旗图书馆郊区铁东社区分馆举行了图书资料捐赠活动,向铁东社区捐赠图书50册,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光盘32余张。

三是响应市委宣传部号召和自治区图书馆的工作部署积极参加“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派出小分队分赴库伦、左中举办展览,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六、新馆建设与结语

通辽市图书馆新馆被列为全市重点项目,并被市政府列为《全市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文化类项目第一位,结合目前工程进展,今年协同基建办审核完成了二次精装深化设计,并为明年建设提出意见。

2018年,通辽市图书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总结为“三高”,一是馆舍利用率高,经过两年的空间再造工程,不到四千平米的馆舍已被充分高效挖掘利用,环顾四周,再无可用之地。二是读者使用率高,日均接待读者1000人次左右,高峰时达到1300余人次,甚至出现了天天排队进馆的情形,可谓“一座难求”。目前阅览座席不足三百个,所以与那些大馆相比单体面积座位使用率高。三是现代化设备相对配备较高,不到四千平米的馆舍从大到小共拥有200余件现代化、数字化设备,且设备利用率也较高。尽管有“三高”,但市图书馆也有许多“三低”,这些“三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市图书馆各种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和实现,与新时代对图书馆的总体要求,满足读者个性多元服务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地区和兄弟盟市图书馆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创新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突出的“短板”,在“服务品牌”打造上明显不足。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不辱使命,再接再厉继续开创我馆工作的新局面。

 

 

 

 

 

通辽市图书馆 

20181230

 

 

 

 

  

 



图书馆简介| 版权信息| 交通地图|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通辽市图书馆版权所有@2014

联系地址:经济开发区柳荫路东段,碧桂园凤凰酒店东1.1公里 邮政编码:028000联系电话:(0475)8833755 8833788馆长邮箱:nmgtlstsg@163.com

技术支持:今日通辽网

蒙公网安备 15050202000202号

蒙ICP备1400276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