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通辽市图书馆

通辽市图书馆 首页 蒙文图书 查看内容

通辽市图书馆召开首届“微信与读书”文化研讨会

2017-5-31 10:31| 发布者: 张雪琪| 查看: 25793| 评论: 0

摘要: 6月10日上午,由科尔沁文化遗产协会、通辽市图书馆主办的“微信与读书”——首届微信文化研讨会,在通辽市图书馆蒙文阅览室召开。我市文化工作者、文化学者、内蒙古民族大学专家教授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 ...
 

610上午,由科尔沁文化遗产协会、通辽市图书馆主办的“微信与读书”——首届微信文化研讨会,在通辽市图书馆蒙文阅览室召开。我市文化工作者、文化学者、内蒙古民族大学专家教授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围绕着微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微信对科尔沁文化传播的影响、微信普及的今天怎样将阅读图书与微信相结合、读原著读经典图书与微信相结合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面对微时代的挑战,不能仅仅被动地去认识、接受和应对,而应该主动思考、出谋划策。

 

 

文学博士哈森就“微信对科尔沁文化传播的影响”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呼吁利用微信对科尔沁文化传播发挥促进作用,建议建立科尔沁文化传播微信平台。她还谈到了利用微信对保护科尔沁方言发挥作用;微信对民歌、好来宝、乌力格尔,祝赞词的传承,民俗习惯的传承,如敖包、婚礼、饮食、服饰的传承有着积极意义。

 

 

高级教师吴玉琴博士就“微信与读书”的互补关系进行了探讨。吴玉琴从应用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微信的优点和不足。她表示,目前,使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在手机上常常看到各类自创的、转发的或被转发的信息。这些消息五花八门、天南海北,有涉及养生保健的,有广告宣传的,也有发各种场合照片、感想的。微信在几乎人人皆用的当下,大多数人看垃圾信息,关注娱乐新闻,却很少有人读书,这是令人痛心的事实。

 

 

通辽市图书馆蒙古文部副主任王凤娇以通辽市图书馆为例谈了“科尔沁文化资源在微信中的传播”。她首先阐述了科尔沁文献资源的现状与传承的重要性。她说,科尔沁文献资源记录了科尔沁草原文化的历史痕迹,是科尔沁文化的重要保留遗产和资源保障。目前从文献遗留现状来看,由于科尔沁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受外来交流文化的冲击,科尔沁蒙古民间文化正在逐步削弱,各种文献资源的丢失、残缺、不完整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时就市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科尔沁文化的不足与思考进行了探讨。

 

 

研讨会上,内蒙古民族大学高玉虎老师、额尔敦楚古拉教授、聂晓玲教授,以及学者乌力吉巴特尔等就如何更好的利用微信发挥正能量做了简明发言。

专家们表示,微信海量推送,令人觉得像走进了琳琅满目的超市,无拘无束地畅谈快感,又会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不知不觉中,时间流逝,让我们的时间碎片化,比如信息,有用的、没用的、善意的、恶意的……这些都需要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给予关注。微文化有可能对大文化构成挑战,“微而深厚”是微文化发展的目标指向。

 

科尔沁文化遗产协会主席马壮志畅谈了微信与读书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他呼吁,微信平台已成为手机上的公共场所和服务窗口,第一时间准确地传达各种真实信息,使正能量走在消极影响之前是非常必要的。

图书馆简介| 版权信息| 交通地图|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通辽市图书馆版权所有@2014

联系地址:经济开发区柳荫路东段,碧桂园凤凰酒店东1.1公里 邮政编码:028000联系电话:(0475)8833755 8833788馆长邮箱:nmgtlstsg@163.com

技术支持:今日通辽网

蒙公网安备 15050202000202号

蒙ICP备1400276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