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通辽市图书馆

首页 活动报道 查看内容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岁老人回内蒙古展开寻根之旅

2017-8-4 09:19| 发布者: 张雪琪| 查看: 3243| 评论: 0

“你的姓是怎么来的?你的祖籍在哪儿?”

8月1日上午,正值八一建军节之际,通辽市图书馆迎来了几位特殊的访客,他们是来自重庆的余氏家族,由70岁的余恢毅先生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子、儿媳、孙女一行五人,为寻根来到通辽。余恢毅先生出生在重庆巴南,从事、分管教育工作三十六年,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球汉诗词总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重庆市诗词学会顾问。王蒙馆长得知此事非常重视,请来了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几位乌力吉陶克陶、宝音陶克陶、成吉思汗族谱研究会的副会长舍丹、包兴安,举办“余氏家族草原寻根座谈会”,为余氏家族寻根提供帮助。





从余恢毅先生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余氏家族与蒙古族有着十分深厚的联系,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信息无法考证,希望通过此次寻根之旅能解答家族渊源的困惑。根据余先生提供的信息,各位与会专家帮助他分析余氏家族可能是钦察人后裔。1243年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结束西征建立了钦察汗国,并由此得到重用,于是他这一脉日渐强大。后至元末明初,红巾军起义后为躲避战乱,他们这一支蒙古族人就由“铁”改为余姓,辗转迁徙到了四川、广西、云南一带,余先生他们的家族很可能就是这一支的后裔。



专家建议余氏家族寻根可以从权威的蒙古族文献进行查阅,并为余氏家族提供了相关书籍的书目。也可以可以从寻找余姓来源于哪个蒙古部落姓氏,或改为“于”等同音姓氏的家族查找线索。余先生说他从年轻时就对草原、对蒙古族文化非常向往,如今到了耄耋之年,携子孙后代回到先辈生活的草原,不仅是要圆自己的草原梦,更是为了对后人有所交待,将血脉中的民族文化基因传承下去,告诉子孙要继续寻找自己的根,自己的祖辈,自己的故乡。







座谈会后,余先生向图书馆赠送了自己的诗词集《墨香绿韵》,我馆向余氏家族赠送了蒙文版和中文版的《科尔沁叙述民歌》作为回礼,王蒙馆长也将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赠与余老先生。王蒙馆长在会议结束时谈到,我馆曾经举办过范氏(范仲淹后人)、高氏家族认亲寻祖的座谈会,成功帮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族人,此次“余氏家族草原寻根座谈会”是我馆第三次举办的“寻根座谈会”。王蒙馆长说,中华民族是向来对血脉传承十分重视,尤其是在中国日渐强大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守望相助,传承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这种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现在年轻一代这种意识日渐淡薄,这种“寻根”就是一种文化认同,我们要大力支持这种“寻根”文化,为民族文化传承提供更多帮助。图书馆会继续使用馆藏的相关民族文献为余氏家族寻根提供帮助。

图书馆简介| 版权信息| 交通地图|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通辽市图书馆版权所有@2014

联系地址:经济开发区柳荫路东段,碧桂园凤凰酒店东1.1公里 邮政编码:028000联系电话:(0475)8833755 8833788馆长邮箱:nmgtlstsg@163.com

技术支持:今日通辽网

蒙公网安备 15050202000202号

蒙ICP备14002767号
返回顶部